主管QQ:站内信联系

中印龙象之争风云再起世界工厂称号花落谁家西方阴谋大曝光2023-05-27 08:10

  “世界工厂”这一称号近来被各方盯上,矛头直指中国。以美国为首的势力试图脱离以中国制造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于是他们找到印度作为“替代品”并开始鼓吹印度制造。印度能否撑起“世界工厂”这杆大旗仍是未知数,但其贸易对中国存在巨大的依赖。

  据环球时报援引印度《印刷报》4月1日文章称,中印双方贸易并不平衡,专家表示,2014-2015到2019-2020年的贸易数据显示,出口低价值原材料和进口高价值制成品是印度与中国贸易关系的特点,有点类似印度独立前与殖民统治者英国的关系。

  据报道,截至2020年的前6个月里,印度对华年平均出口额约为130亿美元,而印度从中国的年平均进口价值为660亿美元。其中,印度对华出口主要包括鱼、香料等食品,以及铁矿石、花岗岩及石油产品等初级产品,而从中国进口主要为电气设备及机械器具。据印度相关人士称,目前的贸易模式反映了印度的制造水平,也说明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印度有限的制造能力在减弱。事实证明,中国才是世界工厂,而印度只是其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供应商。

  近年来出现很多声音,摆脱全球供应链对于中国的依赖,据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7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了1.2,而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这时外国的很多企业开始担心“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危险。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从1990年的55美元涨到2018年的990美元,几乎涨了14倍。

  这时,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说法甚嚣尘上,据德意志银行全球战略分析师桑亚尔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当中国在摆脱对投资与出口过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时,印度姗姗来迟才开始走中国的老路。据悉,印度已明确需要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增长模式,桑亚尔还指出,一旦这项计划成功,印度将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有潜力在未来10年内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另外,为了尽快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中抽身出来,美印商会组建了强大的游说团队,致力于增加美印两国间的投资项目,宣称要将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美国的持续鼓动的确达到一些效果,2015年8月份,富士康与印度签订了5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计划在印度建设超过10座工厂,但事实证明富士康这份计划没有达到预期。

  据了解,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印度展露出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野心。印度交通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的北邦成立经济工作小组,并制定一系列的针对性计划,试图将在华企业全部吸引到印度建厂。

  印度的自信源自其同样庞大的市场,接近13亿的人口将为印度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莫迪政府也大力推动各种变革,为外资进入印度设厂提供各种便利。而印度的人均成本确实比中国低,据调查数据显示,印度约为136美元每人。

  另一方面,印度制造业在讯速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在GDP增速方面,印度2015年与2016年连续两年增速超过中国,这也赢得“诸多看官”的更多亲睐。

  目前,印度的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薄弱的工业基础是印度的致命伤。尽管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但其工业增长似乎已经陷入停滞状态。

  印度的产业比例十分罕见,服务业贡献了60%的GDP,却只提供了28%的就业岗位,而农业贡献了14%的GDP,却吸纳了50%的就业人口。而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应该由农业过渡到工业,继而再向服务行业过渡进入服务行业,但印度直接跳过工业进入了服务业。

  事实上,印度也曾做过努力,印度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印度在1951年就实施了首个五年计划,把机械制造、铁路、军工等工业放在优先地位发展,政府针对性制定了扶持政策,甚至限制了私营企业的进入。但由于国营资金有限,印度工业的规模和发展受到限制,而其私营企业被规则束缚无法放开手脚,导致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没能保留下来。

  此外,印度畸形的贸易保护把本国的工业发展直接扼杀,印度对外国工业品的限制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关税一度高到300%-500%。在保护本国工业品的同时,也对其造成限制。这也导致印度在2020年的RCEP谈判时,尽管参与了全程谈判,但在最后的环节仍然选择了退出。

  如果说印度工业的滞后是由于政策的失调,那么印度人口红利的失效却是因为教育与宗教。

  据分析人士称,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想要崛起,一定离不开广泛受教育的高素质人口,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以及统一而且相对平等的社会,其次,还需要人口具备较高的流动性,而印度的现状与此全部不符。

  据统计,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基础教育系统,全印度约有140万间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约2.5亿人,属于义务教育的初等教育就有约2亿人。但教育资源并不平均,导致印度人才率一直不高,而缺少人才的印度制造业就更难在这个领域中有所突破。

  而印度政府在管理整个国家时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经过英联邦的长期统治,印度的多个地区都是被强制性撮合在一起的,加之印度领袖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影响,使得印度政府在统辖整个国家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此外,被宗教教化的印度人认为,这辈子受苦,那么下辈子就会享福,因此通常都会安于现状,印度人虽然也喜欢不劳而获的财富,由此,印度制造业正在以一种戴上镣铐的姿势“奋力”前进着。

  与印度不同,中国有着开放的市场,完备的教育体系、稳定的国内环境,这些共同造就了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并且,中国在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仍在不发展高端产业,比如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我们没有在产业升级当中迷失自己,通过智能制造,机器取代人的方式,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旧留在了中国。中国一方面从西方引进技术、资本,向西方出口工业产品,同时也从亚非拉等国家进口原料,并向第三世界出口工业产品,由此形成全球贸易的双循环。

  由于中国拥有的庞的大市场规模、效率与弹性兼具的产业集群、以及率先稳定住疫情,加快开展复工复产的优势,所以全球供应链离不开中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处于衰退阶段,只将真正的优质制造企业留下,继续向中高端产业发力,而将低端的快消品制造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这需要很长时间,在此期间仍需保留部分低端制造业才能保持基本的国际收支平衡。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要脱离对中国的依赖,打造出一个完全与中国无关的“世界工厂”实属做梦。

  中国之后,再不会存在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世界工厂,资本也不会押注单一国家与地区,跨国企业将会根据市场的大小、供应链物流以及原材料成本,精准智能的规划工厂以及配套供应链,但不论如何变化,中国必定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