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突围之作 《戴花》研讨会在京举行2023-06-13 02: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7日讯(记者李莉芹) 作家水运宪长篇小说《戴花》研讨会上午在北京举行。

  研讨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省作家协会、收获杂志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承办。

  《戴花》的书名,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彻大江南北的一首歌曲——“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2022年10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戴花》讲述的是一对师徒为主要人物的工人群体的故事,多维度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层普通工人任劳任怨干工作、争先恐后当劳模、孜孜以求钻研技术革新的曲折历程,书写了一曲中国机械工业不断走向强盛的时代壮歌。

  中国图书出版学会会长郭义强说,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中国工业发展这段可歌可泣、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人们向上向善、团结奋斗的精神,始终是文学界、出版界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戴花》体现的创作精神非常可贵,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反映共和国六十年代工业发展的非常好的作品。

  《收获》杂志社副主编谢锦表示,相比于中国当代文学深厚的乡土传统,城市工人群体的文学表达相对薄弱,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的新中国产业工人群体。《戴花》以饱满的情感写新中国工人的命运,是一部独特的感人之作,是在今天中国制造业进行大洗牌、大转型时期的一个深情回眸。时代流转,属于中国工人群体的精神力量在文学中得到了表现和留存。

  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黄海说,《戴花》体现了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抒情、为人民说话。《戴花》体现了劳模身上那种生命的张力和生命的活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水运宪老师长期生活工作在湖南,创造了一批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这次水运宪老师推出的《戴花》更是在奋战在制造业、生产业一线的工人英雄奉献了一份贴近生活、贴近炼钢炉、贴近煤渣子、贴近汗珠子的厚重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评价说,《戴花》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来源、精神谱系。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从匮乏甚至是穷困中积累工业现实经验,团结奋斗,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筚路蓝缕、勇毅前行。中国工业体系性建构的历程,我们可以从《戴花》中分明地感受得到。《戴花》采用非常生动、真切的人物故事对那段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的精神予以了史诗般形象化的呈现。

  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胡革平说,水运宪老师以作品说话、以人品立身,写作过程体现出的一个老作家的创作精神。《戴花》塑造了广大工人形象,展示了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工人形象,表现了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奋斗精神,也是近年来难得的文学精品,彰显了湖南文学的使命担当。

  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张晓辉说,当前工业、工厂、工人的三工题材在大众文化领域和影视创作中有所缺位。水运宪老师念念不忘自己三十岁前的工厂岁月和工人情结,把视线投向曾经最熟悉的生活,以四十多年的积淀用心用情写出了《戴花》这部工业题材类的优秀长篇小说。这既是一位作家对个人经历的深情回望,又是一位作家对工人阶级深厚情怀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位作家扎根生活、书写时代的责任担当。他呼吁和恳请有关部门单位对三工题材的文艺创作投入更多的目光,给予更大的支持。引导广大作家、艺术家为产业工人、职工群众创作生产出更多清心质朴、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从《祸起萧墙》到《为了幸福,干杯!》,从《乌龙山剿匪记》到《戴花》,作家水运宪佳作频出,年逾古稀的他深情地说,我为一段过去了的、不可忘却的岁月书写了这部底层工人的奋斗历程,这是我心心念念的愿望。我期盼这部作品对当下社会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考意义。对我个人来说不仅仅是深情回望,也是文学对那个火红年代的激情关照。40后、50后、60后的劳动者已经老去,他们为社会创造了无比宝贵的财富,他们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一个创造神话的民族,我们这个民族始终充满着奋勇争先、改天换地的精神气质,始终展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整体人格。我把这本挂着热泪、含着体温的心血之作作为灵魂的礼物,恭恭敬敬地奉献给这一群曾经的世界上最勤奋的我的工人兄弟。

  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中国作家网的专家就精神内涵、人物形象塑造、故事讲述技巧等纷纷发言,一致认为这部工人题材的小说扎实、饱满、生动、富有时代精神、生活质地和叙事品质,是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突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