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多动力推进产业发展2023-06-08 01:05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将工业机器人划分为初代工业机器人、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和现代工业机器人。

  第一阶段:初代工业机器人,20世纪50-60年代。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对其可以存储工厂中移动零件逐步数字指令的设备申请了一项专利,标志着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的诞生。1958年,乔治·德沃联合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公司Unimation,该公司于1959年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并在1961年将该机器人投入通用汽车工厂生产。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命名为Verstran。三年后,MIT首次向人们演示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系统,成为机器人发展第一二阶段的重大过渡性事件。

  第二阶段:第二代工业机器人,20世纪70-90年代。该阶段机器人在初代机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视觉、力觉、触觉等感觉系统,许多现在仍广泛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均在这一阶段被发明。1973年,德国库卡公司将其使用的Unimate机器人研发改造成其第一台产业机器人Famulus,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电驱动的六轴机器人。1975年,Olivetti公司开发出直角坐标机器人“西格玛”,它被应用于组装领域。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应用于通用汽车装配线,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1978年SCARA机器人于日本山梨大学,该机器人的特性特别适合于装配工作。1992年,瑞士Demaurex公司出售其第一台应用于包装领域的Delta机器人给罗兰公司用于生产,目前Delta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包装工业、医疗和制药行业等。

  第三阶段:现代工业机器人,21世纪初至今。该阶段工业机器人开始向智能化特点靠拢。2002年,由美国波士顿公司和日本公司共同申请了第一件智能机器人专利“机械狗”。2010年日本发那科公司推出“学习控制机器人R-2000iB”,该机器人无需任何复杂操作,只需操作人员启动其动作程序其就能自动进行循环学习。2011年2月14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宇航局的Robonaut机器人搭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探索,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仿人型机器人。2014年ABB推出双7轴臂协作机器人YuMi,第二年川崎推出双腕平面关节型机器人duAro。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下,工业机器人仍在高速创新,为生产制造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作为最早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随着智能制造概念的普及和推广,工业机器人在以汽车制造、金属机械制造、电子制造为代表的各大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衍生出直角坐标型、并联型、SCARA、多关节型和协作型机器人等细分种类以更好满足制造业需求。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自1962年后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据国家卫健委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降低,适龄劳动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同时伴随着制造业工人工资不断提高,各企业用人成本大大增加,出于提效降费需求,机器人代工将成为长期稳定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因用人成本的提高“机器换人”的经济性变得越来越明显。虽然受到疫情及原材料涨价影响,机器人零部件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长期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普及,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会呈不断下降趋势。美国纽约资产管理公司方舟投资(ARKInvest)预测,工业机器人成本到2025年将下降50%-60%。对于企业来说,同样的效益下,机器人投资回本的年限逐年缩短。从2019年至2021年,机器人费用摊销与人工成本进一步拉大,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则从32元左右提高到38元左右,而工业机器人小时成本费用从约19元降低至约11元。机器代人降本效果十分显著。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聚焦技术创新、具体应用,鼓励帮扶机器人产业发展,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做大”到“做强”,在国内推进进口替代,并在海外扩大市场份额。“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计划2025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增速超过20%;2035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信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假设机器人更换周期为十年,工业机器人密度基数不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测算,工业机器人密度将在2025年达到约495台/万人。此外,方案还提出要聚焦10大重点应用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应用标杆企业等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政策层面上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为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增长提供保障。机器人产业近年来的增长态势将在长期中保持。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21.9万辆,比上年增长96.3%;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750GWh,同比增长131%;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机器人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的产品生产以及使用维护中的需求,推出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安装量快速增长。《“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支持一些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应用。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疫情冲击外资供应链,国产龙头企业迎来机遇。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在技术上、规模上都落后于海外厂商,市场份额较小。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许多外资企业开始重视中国市场,国内机器人产业也迅速发展。疫情期间,较多外资企业物流、原材料等板块受到影响,导致无法正常交货,且多家外资企业价格有一定提高,造成海外订单回流。国产企业相对价格较低、性价比高,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本土优势,抓住了机会扩张市场份额。国内机器人行业集中度提高。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受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和半导体等领域需求驱动,国产厂商加大布局力度迅速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份额。国内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博实股份、埃夫特等多家企业均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技术优势,以保持在持续的国产替代浪潮下的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