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站内信联系

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昨颁奖本报记者采访部分获奖者2023-06-02 15:16

  11月30日,以“数字引领时代智汇创赢未来”为主题,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开幕。开幕式上,表彰了第十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10人荣获第十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0人荣获第十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有13人来自在宁高校院所、医院和科技企业。

  这些科技新星,为何能从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脱颖而出?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部分获奖者,他们成功的背后是“带着问题钻下去,向着高峰攀上去”的科学理念。

  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骨科创伤疾病,致死、致残率极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挽救功能。“广大基层医院普遍不具备脊髓损伤救治条件,但往往又是首诊医院,所以把患者第一时间转运到有条件救治的医院非常重要。”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教授凡进说,他和他的团队创建了江苏省内首个脊柱脊髓损伤救治联盟,通过24小时绿色通道、多中心、多学科网络化诊治体系,基本能保证患者24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

  “交通事故、施工意外是造成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旦导致完全性瘫痪,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凡进告诉记者,江苏省人民医院每年要诊治两三百例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救治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一周前,一名复诊患者告诉凡进,脊髓损伤治愈后,现在又能穿高跟鞋、跳广场舞了。“这名患者是因为意外摔倒造成脊髓损伤,当时四肢处于瘫痪状态。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后,我们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很成功。现在看到她高兴,我也很高兴!”凡进说。

  “目前,我们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心,已经在南京、无锡、苏州、泰州、常州、盐城、宿迁建立了7个救治分中心,并通过分中心辐射当地基层医院。”凡进说,他和团队的目标是建立20家左右的分中心,覆盖江苏全境和安徽、山东部分地区,使区域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为建立全国性系统规范化脊髓损伤治疗体系提供样板。

  “大问题,小问题,是问题就要解决。”高性能电液比例伺服阀是智能工程机械、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液压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姚建勇主持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目前正带领一批青年科研工作者开垦我国高性能液压阀研发制造的“无人区”。

  姚建勇与合作者用了6年时间,解决了电液伺服系统高性能渐近稳定控制难题,实现液压系统位置跟踪误差从百分之一向千分之一的跃进。

  基于高性能电液伺服控制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的技术成果,姚建勇带领团队研制了多个高端装备的关键控制系统。其中,臂展3米、末端负载3吨的七自由度液压机械臂关节伺服控制系统,关节伺服精度优于0.0002度、0.01毫米,基于关节控制的机械臂末端重复定位精度优于0.4毫米,成为目前世界上负载最重、工作半径最大、关节伺服精度最高的工业机械臂之一。“矿山机械磨机等大型重载机械更换零部件时,这款机械臂能发挥重要的自动快速装配作用。”姚建勇说,以往这项工作需要动用随车吊、钢丝绳以及多名工人才能完成,使用这款高精度机械臂以后,工作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

  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材料,其性能及时变性直接影响重大基础工程的服役寿命。从北方的佳木斯到南方的雷州,从西部的乌鲁木齐到东部的宁波……10年来,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博特研究院副院长穆松一直奔忙在严酷环境工程现场,致力于混凝土耐久性理论与提升技术的研究。

  高盐、炎热、严寒、浪溅冲刷等严酷环境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性能提前退化、服役寿命缩短等问题。穆松带领团队发明混凝土表层无机强化、基体抗侵蚀及钢筋阻锈三类材料,构建“阻、隔、缓、延”耐久性提升成套技术,创新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协同提升技术体系。解决炎热海洋环境浪溅区混凝土中氯离子快速传输与寿命保证率低的问题,相关成果在华南地区黄茅海跨海大桥、虎门二桥、通明海特大桥等工程中应用。